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

重建街

社區大學開辦「不要說再見,重建街」活動,其中以文字書寫重建街的單元,我是一位受訪者,原本無意參與書寫,但在6/26「居民採訪」的課程中,這幾位學員很棒,也很感謝他們願意一起來為重建街發聲,訪談間使我憶起許多童年往事,以及對重建街的熱愛,於是在口述給訪問者傾聽後,不自覺得也希望自己能以文字把它紀錄下來。

陳碧鸞 2010.06.29

「賣菜ㄛ ~~~ 來買菜ㄛ!」住在「山頂」的農民又挑著菜擔仔,自水碓子沿路叫賣下來,嗓音樸實清亮喊遍百尺之外;小時候我就是每天早上被這種叫賣聲吵醒,它就像我的鬧鐘準時的響起,叫我該起床準備上學了。 這時阿嬤也早就將自己的阿婆頭髮髻梳好,坐在門前的石板凳上和人來人往的過路人打招呼,熟識的鄰居總會叫聲「木仔姆,敖早」,小朋友會說「阿婆,敖早」。街道上的各種叫賣聲此起彼落,早起的鳥兒也在門前的電線桿上啾啾的叫個不停,互相輝映的各種聲音就像是在演奏一首晨間交響曲。

黃昏來臨時小朋友陸續放學了,大家趕著將老師交待的作業火速寫完,街上開始可以聽到男孩子玩彈珠、打陀螺、搧翁仔標的聲音,小女生則是玩跳橡皮圈、丟沙包、跳房子,最後總是不分男女生開始玩在一起,我們最常玩的是「相刣」、「報陀位報陀位」(就是在地上劃上四、五個方格子,格子內寫上不同的地點,其中一位小孩用石頭丟到方格子上,石頭落在什麼地點,當鬼的就要跑到那個地方,然後再折回來抓其他的小朋友,這時大家就要趕快找個隱密的地方躲起來,以防被鬼抓到);當時19號門前的大石頭公、以及27號門邊尚未被拆掉的水管頭、35號張醫師家(以前街上中藥店好幾家,但西醫只有一家)都是我們必寫的地點。一棟棟長長的街屋串連著重建街和清水街,每間裡面往往住著好幾戶人家,一大票小孩最喜歡穿梭其間,大人們就任憑左右鄰居的小孩,進進出出跑跑跳跳的玩耍一點也不在意。

天黑了,各家的阿母站在街頭上,扯開嗓門大喊自家的小孩回家吃飯,大家相約晚上再出來玩,因為在那沒有玩具也少有電視的年代,這是我們遊戲的場所也是抒發精力的方式。這裡就是我出生成長居住了半個世紀的重建街,此地古時分成三個區塊城仔口、牛灶口、九崁街,日據時期則分為元吉街、協興街、九崁街,國府遷台後才改名為重建街,我家世代就居住在前段的九崁街上。這是條早期交通不發達,住在淡水北端廣大農業區的人們,(北端農業區地勢比南端商業聚落高,故被稱為山頂,而他們習稱街上為滬尾街)至「滬尾街」販賣農產品、採購民生日用品的唯一必經道路,因此這裡是淡水最早形成的商業街;在民國五○年代還留存著相當多的商店,有產婆、中藥店、棺材店、金紙店、布店、糕餅店、煙酒鹽店、咁仔店、米藍卡,(我記憶中的重建街棺材店和金紙店最多了,產婆叫金葉仔但大家都叫她黑己,若說早期淡水鎮內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都由她接生也不為過),但隨著時代的進步、馬路開通、交通便利,因此市集轉移,人們以車代步,不再需要徒步經過重建街,於是一條熱閙非凡、天天有著眾多人們熙來攘往的街道沒落了,而今的重建街已轉變為一條純樸寧靜的純住家空間。

這裡位居淡水五虎崗的第三崗,人們俗稱「崎仔頂」,因居高臨下,因此無論站在重建街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對岸的觀音山、淡水河,這幅山城河港的景象也就成為騷人墨客創作最好的題材,也是藝術工作者揮灑畫筆的最佳景點,近幾年來更是攝影愛好者駐足的地方。但在下街(中正路)於民國八十八年進行街道拓寬工程時,街屋就地整建為四、五層樓高,從此天際線被破壞,重建街再也不能隨處都能看到觀音山、淡水河。而重建街也在民國七○年代,因開闢中山路連接中正路的外環道路被腰斬為二段,這個淡水第一條連棟式街屋也因此部份改建為四層樓公寓,重建街的古意盡失。還好在前半段的九崁街上,還能看到幾棟清朝時建造的百年紅磚瓦屋,以及就山坡地形建造,屋內呈現三層落差的八十年民屋(目前已被申請為縣定古蹟),還有光復前後建造洗石子門面的街屋,這裡的建築雖然不如三峽、大溪、湖口老街,有著巴洛克式豪華的街屋立面,但在一條近二百年歷史的老街上,還能同時保留了不同年代建築形態的房屋,卻是不多見。就如同淡水經過多元文化洗禮後,所留下豐富的人文歷史古蹟一樣難得一見。

淡水鎮內近幾年改變很大,不斷地有新的建設取代舊有的地景地貌,這一切都是為了發展觀光為取向;而重建街自古因山坡地勢的關係,算是鎮內碩果僅存一條外來車輛無法隨意進入橫行的街道,街坊鄰里感情融洽,隨時都可看到左鄰右舍在門前石階上隨地而坐,閒話家常、聯絡感情,生長在此地的小孩代代也還能夠無拘無束的在街道上嬉鬧玩耍。但這種悠閒的景象以及古樸山城意象,就要在所謂「淡水鎮都市計劃六號道路新闢工程案」動工而化為烏有。

主導此工程的台北縣政府、工部門、地方上的政要,請為我們淡水保留一點屬於真正在地特色的街衢。希望我們的後代子孫延續居住於此地時,還能像他們的父母一樣,沒有安全顧慮的可隨時出來街道上玩耍,福祐宮後面斜坡最能代表山城意象的階梯地貌請不要隨意破壞。淡水不是只有紅毛城、小白宮及馬偕街、真理街上的「馬偕之路」洋人區古蹟群,在重建街臨近清水祖師廟方圓三百公尺之內就有五處古蹟、一處歷史建築,這才是我們祖先在淡水開墾生根見證淡水發展史的漢人區,請為我們保留並規劃這塊文化歷史街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